潮商网~潮情系五洲·商机通四海

我读翁万达尚书

fb6fbf5ccb82ee2af3c512515d43623f_2024010558141277.jpg

—林继宗—

  

从我的少年时代开始,翁公万达便是我心中崇高的偶像,他是自明以降岭南的第一名臣,是有非常之功的非常之人,是我潮人的自豪与骄傲。(一)

  壬辰年初春,应翁甲金会长和翁奕波教授诚邀,我与文朋诗友们一起,兴高彩烈地对翁万达尚书史迹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参观访问,这是我昐望己久的悦事了。我们先后参观了潮安庵埠官路的张氏家庙、蓬洲布袋岭的筹建翁万达纪念馆用地、揭阳地都铁场的翁万达父亲梅斋公墓、桑浦山龙泉岩的翁公书院,鮀浦蓬洲村囗的鮀济河,鮀济河亭和大司马家庙。第二天上午, 我们又在潮汕翁氏联谊会集中后出发, 冒雨驰车两百多公里, 前往大埔县三河垻, 瞻仰拜谒翁万达公墓。

  这几天,我的思绪从潮汕驰向梅州,又从二十一世纪驰向十五,十六世纪,翁公那文绩武功,学问气节, 品性徳行, 始终在我的脑海中翻腾闪烁。

()

   公元1498年即明弘治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翁万达生于广东潮州府揭阳县鮀江都举登村即今汕头市鮀浦蓬洲举登村,初名万春,更名万达,字仁夫,号东涯。万达自幼聪颖,五岁能诵书,明代潮贤,多学宗阳明,万达也不例外,他一生深受王阳明学说的影响,翁万达二十八岁得中举人,二十九岁得中进士,三十岁授官户部主事,三十三岁署员外郎,三十五岁赈顺天饥民,三十六岁仼梧州知府,四十岁擢为广西副使,典兵事,专办安南事,这期间,咸宁候仇鸾镇两广,纵部卒为虐,万达缚其尤横者,杖之,阅四年,声绩大著。四十四岁“揖让而吿成功” 之策奏其效,四十五岁晋四川按察使,孟夏莅仼蜀中,四十六岁疏浚鮀济河毕役,万达撰《鮀济河记》;后转官陕西,“履剑阁,出栈道,入潼关”。 因不满官场歪风,遂萌归隐林泉之意。四十七岁巡抚陕西,四十八岁疏报请缨以立功塞上。五十岁上修边防守事宜,五十一岁疏论复套事宜,俺答入犯,督兵力拒。五十二岁,宣府报警,万达督战,敌遁。五十三岁,明世宗起用万达为兵部尚书。五十四岁,背疽发作,疏请罢退终制,因疏谢字误,斥为民;万达归葬其父翁玉。公元1552年,五十五岁的翁万达卒于上杭舟中。

(三)

  身为明代岭南第一名臣,翁万达既非官宦世家,更非将门之后。尽管其先祖是入闽笫七代六兄弟俱登进士的“莆田六桂”, 但至翁万达己相隔十八代。翁万达之祖翁可育有四子,父翁玉排行笫三,号梅斋。翁可为人好义耿直,藐视权贵,人称为“义叟”。 他因领头抗交私派,以致被判罪戍边,“持戟从戎”。 翁玉为父辩冤十八年,终获胜诉,使翁可归家,但已经倾家荡产,无法完成学业。严嵩撰文的《梅斋翁公神道碑铭》上便述及斯事。

  显然,翁万达出身是非常贫寒的。翁家乃是清苦而正派的小知识分子家庭,自翁可以降,其子孙均学于庭训,以诗礼传家,而屡试不第。翁可力学功书,翁玉也经术著声,对万达严加教诲,后又置义田,讲乡约,助赈捐资,恤孤寡贫乏。翁万达也说过:“某一介寒儒,少读父书”。 足见作为正直知识分子的翁玉,对翁万达产生了耳濡目染的良好影响。翁万达五岁丧母,又值祖父抗私案发,从小就过着艰难贫困旳生活。祖父与父亲功名无望,唯寄望于后代,尤其是从小聪慧而又刻苦攻读的翁万达,给他安排了龙泉岩的清静读书环境。艰苦的生活使翁万达无法全身心投入读书世界之中,而必须经常参加生产劳动,他对友人多次说到:“吾素善耕渔”。 但繁重的耕渔生涯并沒能阻止他走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功之路。

(四)

  翁万达文韬武略,为明代著名将帅,既有平南扫北的煌煌战绩,又有科学睿智的军事思想。他“片言每系当世之安危,决庙堂之得失,断袍泽之功过,定旦夕之祸福”, 所以,他“每一疏入,上辄抚几听之”, 可见明世宗对他的尊重与倚重。翁万达的奏疏占其遗著半数以上,足见其抚夷制虏,谋国靖邦的灼见真知。典兵事。顺治《潮州府志,人物部》载:“总督蔡经问策于万达,万达曰:‘两州瓜连,三凶鼎立。急则内生变,缓则外侮伏。楷诈,寰勇,未可猝图;应弱且寡,虑擒之使不相属。且思明土官黄朝可用也’。乃谕朝设伏擒应,楷、寰次第就缚。”嘉靖间,大藤峡侯公丁之变又起。副使翁万达,廉得百户许雄通敌之状,乃属右参议田汝成往治其事。既斩公丁,乘胜前进,连破诸傜,藤峡复平。

  严边备。翁万达常备不懈,一再强调敌寇“彼者来亦备,不来也备”。 要求“谨侦候,眀赏罚”。 对严边备,整军实提出了“谨防秋,并兵力,重责成,量征调,实边堡,明出塞,计供亿,节财用” 等八者守边之事。帝悉报许,批准用六十万两银,修大同西路,宣府东路边墙,凡八百里。翁万达还力主撤去内边之兵合力以守大同这就使每年减少了六、七万內边戍卒节省了六、七十万军饷。

  修边城。翁万达历来重视边城的修筑,他说:“百人之堡,非千人不能攻者。堡有垣堑,则寡可敌众,弱可制强”。 他多次向皇上建议修边防守,获得支持,筑修边城一千多里,保质保量,提前竣工,且节省大量资金。“万达精心计,善钩校,墙堞近远,濠堑深广,曲尽其宜。寇乃不敢轻犯,墙内戍者得以暇耕牧,边费也日省”。 其后减省几半,又议掣山西兵并力守大同,帝悉纳万达言。边防逐渐巩固了,“中国之势壮也”。

  重优抚。此乃翁万达一生政冶军事生活中最精粹最光辉的思想与践行。重优抚不仅大大增加了翁万达军事上的胜算与功绩,更在政治和历史上产生积极的影响与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事实上促进了民族团结,有利于国泰民安,更推动了中华民族融合与统一的进程,这无疑是大功业。他始终坚持“重纳降,轻杀伐”,认为优抚才是上策。他针对以往“首功赏重,招来赏轻”, 以致敌方归降的人也常常被杀以邀功,使想归附的北人“南望号泣,不敢近塞” 的情况,提出“严杀降禁,违辄抵死” 的禁令,并颁布了招降赏格,以至“得降人抚之如所亲,以是益知敌情”。 对此,唐荆川极为赞赏,并生动地描述了当年边关上胡汉相通的情景:“边人大半能胡语,胡骑年来亦汉装”。

(五)

  《明史》载:“万达更事久,帝深倚之,所说无不从”。 几乎言听计从了,只是在对待俺答请求通贡互市这件事上,一直“与帝意左”。 通贡互市就是蒙古族首领接受明王朝封号后,按规定向明王朝进奉贡物,然后由明王朝按贡品质量与数量给予蒙古首领以赏酬,也称封贡。在通贡前提下,双方设定场所,由明朝官吏监督,蒙古首领派若干贡使,依时进行以货易货的贸易往来,互通有无。由于蒙古的瓦刺、鞑靼各部互不相属,争斗激烈,无法形成真正可以问鼎中原的力量,所以对明王朝始终心存畏惧,从而一直选择求贡之路。

  嘉靖二十年,俺答及其属下阿不孩派遗使者石天爵向大同巡抚史道请求通贡,然朝议不纳。越年,俺答再次求贡,时巡抚龙大有竟将石天爵缚献于朝廷,并谎称是用计诱擒的。明世宗肓信,将石天爵杀于市,又将龙大有提拔为兵部右侍郎。盛怒的俺答联络各部大举进犯。龙大有虽终被罢官,但蒙汉也绝信使五年。嘉靖二十五年,俺答和阿不孩又派使者求贡,边将丁董宝又杀使者邀功。尽管如此,俺答仍再三请求通贡,可惜都得不到允纳。万达上言,痛陈其弊,请对杀使者正法,兵部竟议贷罪。

  翁万达对通贡互市一直采取积极态度,他提出“贡亦备,不贡亦备,时时戒严,俾无可乘之隙”。 同时,本着民族和解与团结的愿望,他一再上书明世宗,说明俺答求贡的诚意,力主与胡人通贡互市。他奏曰:“敌恳恳求贡,去而复来”“ 请限以地、以人、以时,悉听即许之贡,不听则曲在彼,即拒绝之”。 帝责其渎奏,卒不许。万达又奏:对胡使“诱而杀之,此何理也?”坚决提请速诛董宝等人,并出榜于边塞,示朝迋德意,解俺答蓄怨。但明世宗总也不听,拒绝接纳俺答通贡互市的要求。

  后来,万达又言诸部求贡不遂,惭且愤,声言大举犯边,乞令边臣得便宜从事。帝怒,切责之,通贡议乃绝。其年,俺答犯大同,明年秋,大同失事,督抚郭宗皋、陈耀被逮,诏起万达代宗皋。万达方病疽,庐墓间,疏请终制。未达,而俺答犯都城,兵部尚书丁汝夔得罪,遂即以万达代之。帝日夕徯万达至,迟之。帝遂用王邦瑞于兵部。不数日万达至,具疏自明。帝责其欺慢,念守制,姑夺职听别用。明世宗为何再三拒绝俺答求贡?他在位四十五年,曾有所作为,大权在握之后,便逐渐显露帝王通病,刚愎自用。他肓目估计蒙汉力量的对比,以天朝上国的高傲心理,藐视诸胡,中晚期又重用奸相严嵩,自然误国。

  翁万达通贡互市的正确主张尽管一直不为世宗采纳,但这与其“重优抚” 的战略思想乃一脉相承,当有重要的现实与历史意义,好在这一积极的民族政策为后来的相臣高拱、张居正所接受并实施,翁万达逝世二十年后,高拱、张居正力排众议,使明王朝与俺答通贡互市,从而使北疆“不用兵者二十年”, 蒙汉两族互利双赢。

  汕头市剧作家郑暹发创作的潮剧《翁万达主婚》,贯串的正是翁万达通贡互市与重优抚的思想脉络。

(六)

  翁万达一生的仕途,既有光华闪烁的岁月,也有坎坷失意的时期。纵观其一生,显然是辉煌的,他不愧为造福于民族、国家与百姓的著名良臣。

  翁万达得中进士后不久,即授户部广西司主事,此后历任广西司员外郎、山东司郎中,此期间,他督税课兑,勘查悬案,抑制权贵,赈辅饥民,革除弊政。豪强阻挠漕运河道,侵占官地商税,都受到他的严肃惩处。虽备受诽谤,但诸豪强不敢“挠其令”。

  嘉靖十三年,翁万达出任梧州知府,梧州师旅众多,且民族矛盾复杂,治理难度大,但翁万达励精图治,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治梧四年,声绩大著。其时安南莫登庸篡位称制,反叛明王朝,世宗命兵部尚书毛伯温率大军南征,翁万达被仼命为广西征南副使,襄理军务,始步军旅征尘,并立下奇功。

  翁万达从四十四岁至五十一岁,青云直上,先后任川、陕巡抚,宣、大总督,入掌本兵,大放光彩。他总督宣、大、山西、保定军务,这就是“三边大总制”, 最后还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可谓国家安危系于一身。翁万达深谙边条,练达夷情,知彼知已,带领明军打了许多大胜仗,如阳和退顽敌、鹁鸽峪血战、曹家庄大捷、铁裹门胜绩等。这些都充分显示其将才与帅才。由于翁公历来爱护士卒,又惜才用贤,因而常常“得士死力”, 将士们甘愿流血苦战,以至为国捐躯。他深入士众,常亲执小卒之手谈心,幕客也常数十人,多愿以死报国。他还善于转化消极,因人使用,明代文学家唐顺之夸他“用三败将立奇功”, 彰显他率将统兵的过人本领。翁公督边六载,俺答虽“势方张,控弦数十万”, 但慑于统帅翁公而不敢大规模进犯,足见翁公气慑敌胆,威震边关,为镇国御敌之柱石也。

  翁公在人生的最后四年里,经历了丁忧、起复与罢官的无奈。由于曹家庄大战以少胜多,临阵督师的翁公令敌胆尽丧,军威大振,明世宗即授予翁公兵部尚书之职,不久又召其回京“入掌本兵”, 主持兵部大事。正当翁公踟蹰满志,继续大展宏图,为国立功之际,传来其父不幸逝世的噩耗,他只得匆匆南归奔丧。按明制,大臣遇丧事,可守孝三年,可是也一离开边关,俺答即无所顾忌地兴兵犯境。不久,大同失守,京师震惊。明世宗已顾不得什么终制,急忙诏万达返回边关,重掌督抚重任。翁公因丧期未满,且背疽又发作,只得匆忙修书,派义子翁从云携带《乞恩陈情终制疏》上京,请求皇上怜其“父死未葬,情极悲苦”,“ 待三年服阕而后起用”。 翁从云途中遇盗,表疏失落,尚未抵京而俺答已从古北口“溃墙南下,直薄都城”。 明世宗又连下两道金牌,急催翁万达启程。万达感激皇上“特恩”, 更“愤北虏之骄狂”, 故虽父丧未葬,且背疽剧发,还是奋然登途,赶至山东,翁公又接获复职兵部尚书的手诏,更为振奋,“扶病就道,昼夜兼行”, 由于去京万里,历四十一日方抵京。这时,平素已为翁公的忠毅严正所激怒的奸相严嵩,竟向刚愎自用、疑心重重的明世宗大肄诋毀翁公,致使翁公被降职派往边关。第二年,翁公因背疽发作,故乘“京察”上疏请求世宗:“怜臣微恳,收回成命”, 终于引发世宗反感,遂免其职,后又以万达的《谢疏》有讹字为由,竟将他“削籍为民”。

  此处应特别说明:民间流传甚广的翁公登第后长期得不到官职,以至到翰林院看望林大钦受诸翰林所辱,导致后来挟恨斩杀十八翰林的故事,纯属讹传,绝无史实。

(七)

  嘉靖三十一年,五十五岁的翁公约友人抵闽游武夷山,在福建清流县途中,背疽忽又发作,急忙回归,至上杭县,不幸于农历十一月十二日卒于舟中。此前,明世宗又感到边防重任非万达莫属,于农历十月十三日颁诏,第三次起复其为兵部尚书,可惜为时已晚了。

关于翁公的最后岁月,各有所述。综合史料,大抵如是—嘉靖三十一年十月中旬,翁公在府內迎来了京官唐顺之学士和孙涛先生,三位结伴入游桑浦山,拜谒了翁公梅斋的石墓,又游览了甘露寺和佛泉,后又来到状元林大钦墓前,三人徘徊于此,抚摩墓石,潜然泪下。十一月初,三人踪至闽东武夷山下。在云雾弥漫的山林奇石、繁花异草间,在友人的诚邀下,翁公捋须吟道:“武夷山前云雨深,浮云喑喑吹高岑。可怜迟暮仍孤旅,未许幽寻违素心。长路悠悠云树隔,沧江寂寂鱼龙沉。乘桴自昔率多梦,刷羽何当归故林。”翁公一行三位云游武夷山之后,乘舟从汀江南下,因翁公背疽复发,唐顺之决定伴送翁公回家。

  翁万达卧于舱内,脸色灰黄,波涛的颠簸令疽口撕裂,血水染衫,疼痛难熬,北风阵阵,木船在初夜中晃荡,昏黄的吊灯,恍惚的人影。木船越过又一个险滩,水流湍急,船舱激烈地摇晃,翁公背后血水如注!孙涛忙用棉布细拭,敷上新药。翁公忍痛喟两友人:“我等志同道合,结为知友,缅忆一生,驰骋南北。今我所虑者,仍是国事呀!我朝政弛,更兼鞑靼猖獗,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怎不令人掛心呢?”唐学士道:“翁大人勿虑,只要你康复,还能东山再起,为国安边。”翁公摇摇头:“看来我是不行了!卫国安民的重任将付他人了。今稍可慰者,拙著已经发行,可以了却我的心愿了。”“翁公著述,不止这些。仆当再搜集重刻,使之广为流传。”翁公连声道谢,忍痛躺着,汨汨的水声从船腹下传来,撞击着人们的心扉。

  梦中的翁公,随着呼呼的风声,来到了鮀济河旁的蓬洲城下,他匆匆走出船舱,上了河岸,进入城里,迈上翁府的书香楼,忽然听见婴儿的啼哭声,但见躺在床上的孙氏笑道:“这才遂你心愿了。”翁公笑道:“呵呵,我的小思业!乖乖,你就快快长大吧!”忽然孙涛进来报道:“姑爷,朝廷又召你上京了!”孙氐哭着:“夫君!您不能再去了!”忽一阵强风刮来,书香楼摇晃着,翁公猛然睁开双眼,才发现自己仍躺在船舱里,原来是南柯一梦┉┉

  激浪滾滾,烈风猎猎,船夫提醒乘客:“又是险滩急流!呆在舱里,别走出来!”唐顺之和孙涛坐在翁公两旁,凝望着翁公失血过多而呈蜡黄的脸色,双肩抖动着,背过身子,悄悄擦着泪水。吊灯渐渐暗淡了,船夫大喊:“上杭城到了!”翁公艰难地张开双眼,问:“什么时辰了?”孙涛俯耳道:“天就要亮了,我们不久就到家了,夫人等着呢。”翁公振作精神,脸含笶意:“好啊!红日快要升起来了,我要起床出舱,观赏两岸景色,再看看三河垻的好风水。”他奋力挣扎着要坐起来,唐顺之和孙涛扶着他。翁公凝望两岸的山峰、平野、村庄和田畴,凝望着激流中的风帆、木舟和船夫,凝望着蓝蓝天空五彩的霞光,他双眼放出异样的亮光,睑膛也泛红了。可这时,却又缓缓地,眼睛凝定了,一动也不动,身子渐渐地僵硬了,变凉了┉┉

  唐顺之不停地惊恐地呼唤:“翁公,你不能走哇┉┉”,孙涛也哀声不绝,大声呼叫:“姑爷,你┉┉”,看着怀里的翁公瞳孔逐渐放大,摸着他的胸口与鼻孔,孙涛失声痛哭起来,唐顺之也哭倒在船舱里。山川呼号,流水鸣咽,可是,一代名臣翁万达还是没有醒转过来,他悄悄地、永远地闭上了曾经饱览世道沦桑的双眼。亲人在哭泣,山河在哭泣!朝迋和边民还急盼着您啊—翁公万达!其时为嘉靖三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六天后,翁府大门贴上白纸,內堂安上灵牌:“翁公东涯万达神位。”全家举哀,除几位亲戚房亲外,却无客来拜,显得冷落而凄清。不久,城外传来锣声,两顶轿子来到翁府门前,郑县令和一位朝官出轿,他俩望着门上的白纸,顿时惊愕。翁思佐、唐顺之、孙涛从府内步出迎接。郑县令道:“思佐先生,请令尊大人接旨”。 思佐哭说:“先君己仙逝六天了!”“呵!”郑县令和朝官惊呆了,长叹着,宾主进入厅堂,在翁公灵前揖别。朝官打开圣旨,众人伏地聆听。诏曰:边关告急,京城临危,原兵部尚书失职,着翁万达即来京复仼兵部尚书。钦此。“吾主万岁!”朝官垂泪,言出哀声:“自前任兵部尙书丧师辱国,皇上日夜思念翁公,曾言当日将翁卿削为庶民,实是冤枉,即予昭雪。”唐顺之说:“某思翁公功盖天地,一生三封尚书,为我朝重臣,今灵柩停于韩江上游三河垻,孤魂无依,宜回报皇上,加赐祭葬,以励来者。”朝官点头应允。“翁公又封为兵部尚书了!”消息如春风远播,远近官员乡绅兵民人等,纷纷前来祭拜,翁府水泄不通,队列排了一里远,与当初冷落静寂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照。

  关于翁公罢官、起复以至逝于旅途舟中等情况,其莆田姻亲邹守愚所撰《翁万达行状》及《墓志铭》《神道碑》上都记述得非常清楚。邹守愚写道:“越十三日,壬辰,至上杭,舟上大剧。张目仰天哭曰:‘吾遭逢明主,受国厚恩,乃今己矣,其何以报乎?’问其家事,不答,但曰:‘亟报家人迎我也。’瞑目而逝。又二日,抵家,殓之时,眉宇欣欣如生。”后人无端生造出什么翁公错斩十八翰林,惧帝加罪而藏于棺内,终遇暴雨被沙土堵住气孔,活活闷死于棺木之中,这不仅是无中生有,而且是对翁公的诬谄与丑化,应彻底肃清其影晌。

(八)

  翁公天资聪慧,从小勤奋好学,一生尚武能文,刻苦钻研,笔耕不辍,《明史》赞其“通古今,操笔顷刻万言。”文思澎湃。“五岁能诵书,比长文日工。”纵览翁公大量的遗著,足见他不愧是才情漫溢、文思敏捷、博学多思、诗文俱佳的名臣儒将。

  翁公有大量的文字与政治著述,他文体充备,著作丰瞻。生前自己就选编了书札集《稽衍集》;逝世后,他的好友兼亲家邹守愚将他所写的序、记、碑、论、议、疏、传、书、说、墓志铭、墓表等,编定为《东涯集》凡十七卷。其中篇幅最大的是奏疏,竟达十卷。《东涯集》最初刻本为嘉靖乙卯邹刻本,此后多次重刻。唐顺之大学士也编了《翁东涯集》五卷,共十余万言。对此,翁公的态度是:反躬自省,感到一生有功有过,并非全人。“古人所谓立德、立功、立言,在德行上,予不敢欺君压民;在功业上,有得有失;在立言上,写下一些文字,大多散失。”

  翁公文集一问世即备受推崇。同时代人曹忭说他“一言关百世之利害,片词定顷刻之安危。”郑絧也说他“学闻至道,文率性成,笔引千钧,心雄万变。”翁辉东说他“负奇气而为奇文。”现代林建翰更评说他“武驱熊虎,既著催锋接刃之功;复文起麟凤,衍韩海苏潮之壮。”

  明清以降直至近代,翁公一直是备受推祟的,可是建国后却对他研究很少,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才从潮汕地区开始,逐步形成对翁万达的研讨热潮,还为翁公创作了电视剧本、潮剧和长篇小说,整理了民间故事。1992年底,在汕头大学举行了翁万达国际学术研讨会,潮汕历史文献《翁万达集》也出版发行。庄义青、庄义友先生又完成了翁万达六十六篇、首诗文的选注工作。

  作为诗人,翁公一生并不刻意为诗,他数十年戎马倥偬,历险履危,因此留下的诗篇不多,现能见到的有88首,余皆散佚。由于翁公长期身负边防重任,历经骇浪惊涛,视野开阔,生活丰富,尽管不事雕饰,却也內容丰实,情感真切,意境宏大,气势雄伟,有较强的艺术、思想和历史价值。

翁诗从内容上划分,有行边拒虏、抒情发感、怀旧思乡、追古咏怀、描景绘色等几类。其中以行边拒虏的边塞诗居多,如《季夏驻云中》:“云中六月凉如水,塞上千营重似山。缚虏难将神草结,供军须是血蚨还。青林猎火秋声近,粉蝶悲笳暮色间。闯道黄河将饮马,诸君何以镇秦关?”又如《观牡丹》:“夏入边城草色萋,繁花开向路东西。交枝露退红犹滴,密叶风柔翠欲迷。衣上娇香飞粉蝶,酒中歌咏转黄鹂。公余对此成清赏,况复连旬息鼓鼙。”既行边,又描景,也抒情了。

  翁公怀故思乡的诗作同样娓娓道来,情真意切,顺其自然。如《有怀鮀浦诸乡朋》,诗人在描绘燕甸边塞的滾滾烽烟之后,真情寄语:“却恨当年别,临岐不我留。”悔意在怀旧之情中自然流露出来。

此外,还有怀念知己旧交的,思念老父幼儿的,缅怀龙泉岩、鮀济河的,都真切、深情而动人。

  翁公的写景抒情诗也独有一格,如《感雪》诗句:“龙漠平看银海阔,虎贲初罢玉关还。”《逢辣滩》诗句:“滩高水急吼素秋,雷风动地舟人愁。”《行边歌为黄侍御作》诗句:“边庭三月号严风,十城九城沙碛中。”《崇安》诗句:“长路悠悠云树隔,沧冮寂寂鱼龙沉” 等等,都颇具韵意。

  翁公的诗文,不仅对研究其本人的功勋履迹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研究明代的社会状况有重要意义。

  由周修东先生偶然从省图书馆发现的翁公《思德堂诗集》大大丰富了翁公的诗库,几代学人,求之未获,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实在令人惊喜。

(九)

  桑浦山,南海之滨的桑浦山,日夜凝望着湛蓝湛蓝的海洋。处于韩江与榕江出海口之间的桑浦山,似海岛,似巨人。韩冮,由从北而来的汀江,从西而来的梅冮和从东而来的梅塘河汇合于三河垻,向南滾滾而来,分成九河注入南海。榕江为潮汕第二大江,由西向东,与韩江一起入海。两江江口三角洲的桑浦山,绵延数十里,钟灵锦绣,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桑浦山东南,海港北侧,便是蓬洲,此地山青水秀,奇岩峥嵘,石洞通幽,清泉潺潺。山下,绿生生的平畴一直延伸到海滨。平畴上的韩江静静地流淌,曲曲折折。江面,满是水浮莲与绿藻、水草,碧绿碧绿的,清澈的江流中翔游着许许多多的鱼、虾和其它水族。到处生机勃勃。海岸,广阔的沙滩,岩岸耸立着一排排岩石,潮涨潮落,怪石嶙峋,牙错互。铺天盖地的海潮,有时以排山倒海之势,摧枯拉朽之力滚滚而来,捲起重重雪白的浪花,其呼啸之声令人振奋。而壮丽秀美的桑浦山,面对韩江与南海,总是慈祥地微笑着,容华贵地屹立于地球的北回归线上┉┉

  在蓬洲,在潮汕,在岭南,数百年来,人们一直流传着翁万达与林大钦相亲相敬的故事。公元1511年林大钦出生时,翁万达已经十四岁了。嘉靖十一年即1532,二十一岁的林大钦得中状元,翁万达衷心庆贺自已的小老乡一举成名。一年多之后,当林大钦获知自己的恩师乃当朝权奸时,便不肯出仕而愤然回归故里,尽管如此,他却一直支持翁公从政,而翁公对他也相敬如宾,推心置腹,当三十五岁的林大钦英年早逝,翁公撕心裂肺,此后至死念念不忘。

在翁公生命的最后一年里,他又来到林大钦墓前谒念。林大钦辞京回乡后,在宝云岩兴办书院,

培育学子,还常与名士文才应酬,应对和诗尤多,流传于潮汕以至岭南,美名远播,山谷中的状元墓,高约一丈的碑亭上,横额镌刻“东蒲佳城”, 墓碑镌刻“状元及第翰林院修撰东蒲林公”, 左下角小字刻“孝子天继泣血立石”, 藻井刻八卦太极图。墓前,排列着成对的石羊,石马。

  翁公深知,林状元家境清贫,奋发攻书,少年得志,然得中状元后只在翰林院当了一年修撰。因为发现选中他为状元的座主是奸相汪,他就以慈亲有病为由,激流勇退,回归故里桑浦山讲学。面对林状元石墓,翁公忆起自己在陕西为官时,林大钦曾在《复翁东涯》的信中寄望翁公:“行望三泰,思淮阴之奇勋;西怀剑阁,悲诸葛之谋略。班超负封侯之思,傳子怀斩夷之勇。古今豪杰,安知其不同列也。”林大钦深切希望翁公学习韩信孔明等古代名帅,发奋图强,为国建功。翁公细读此信,深感其热望与真意。林状元分析了出身儒生的大将之优势,鼓励翁公敢于面对时弊与阻力,勇挑重担。于是,翁公鼓足勇气,毅然承担起扫北重任。他严以治军,执法如山,常打胜战。这使他更常常想起林状元的鼓励,深深感谢这位年少的英才知己。他佩服林状元才华洋溢,出口成章。林状元也庆幸故里出了像翁公这样的奇才。此刻,翁公徘徊墓前,抚摩墓石,沉思良久,热泪潸然而下,仰天长叹┉┉

()

我曾多次曕仰翁万达留在潮汕一带的不少遗迹

        汕头市金平区鮀浦镇蓬洲所內村即古所城,是翁公故里,尚存的翁氏祖祠原称“尚书第”, 有一方园庭,数间古屋,后人扩建为宗祠,门顶大书“大司马家庙”, 门联为“尚书门第”,“ 总制家风”。 翁氏祠堂,举登的称外祠,蓬洲的称内祠,即大司马家庙,都名为思德堂。思德一名原自翁万达之父 翁玉的堂名,翁玉有《思德堂记》,落笔即写:“堂以思德名 ,思我考及妣也。”

黄赞发先生在《蓬洲大司马家庙碑记》中写道:“笔引千钧,心椎万变,立言指学,料敌如神。斯者,前人之称誉翁公万达,至言硧论也”。 万历中,公子思佐于府址西侧营建大司马家庙,从兹郁郁城东,煌煌栋宇,何其美哉。清代以降,家庙曾数度修茸。近乐捐者多达三百余人,众志成城,经修复后,今庙貌一新,气度恢闳。“追恭元戎遗风,不啻高山景行;感怀祖庙余荫,从知溯本思源,复见三世尚书,四代部院,双坊高悬,古朴端庄”。

   20051220日,举行蓬洲大司马家庙重建落成庆典。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林兴盛致贺词:“大司马家庙是为纪念明兵部尚书翁万达而建,四百余年来,作为缅怀先贤,启迪后代的一处庙宇,向来有着其它建筑物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今重建一新,使海内外宗亲族众,弘扬祖德的愿望得以实现,的确不失为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好事”。

  在所内村西北三里的桑浦山麓龙泉岩,我们参观了翁万达少年读书处。该处原为石洞,两侧有拱门,外修瓦檐,前有三拱门,中刻“翁公书院”, 其联为:“开岩勒石潜修所”,“ 卧虎藏龙将帅才”。 院外还有石刻:“襄公伟绩,文足安邦,武戡越乱,名留青史”。

  我们来到桑浦山东南,所内村西面二十里的铁场山麓,拜谒翁万达父亲翁玉的石墓,墓地宽约一百五十亩,乃为潮汕现存最大的古墓葬。这里原有神道碑亭,沿神道而行,两侧有十二对动物石雕,即十二生肖,毎尊有一人多高,栩栩如生。如今己不见神道与石雕,显得荒凉而凌乱。北望有一石坊,正面刻“御葬” 字样,在石马、 石文武翁仲之后,原有四对高大的华表和石望柱,中间还有龟鱉亭各一座,再后又有一石坊,正面刻 玄城”, 背面刻 梅丘” 。这些都己难觅踪迹。 坊后是主墓碑, 碑约两人高, 上刻“封资善大夫兵部尚书梅斋翁公, 赠太夫人许氏墓”

  所内村西面五十里, 即揭阳玉窖镇梅岗山南麓, 有梅岗书院遗址, 现存清代《梅岗书院记》碑刻, :“相传前明翁襄敏公, 读书发迹, 深得此地冮山之助, 今立学是其遗址” 。所城村西面二百里的揭西县龙潭镇, 今仍存翁公沟, 沟边立一碑, 约一人高, 碑刻“前明丙辰进士翁万达公功徳碑, 乾隆丙子年九月十五日立”。 据查证该碑将“丙戌” 误刻为“丙辰”。在汕尾市有海丰红草翁万达公衣冠墓。在揭阳, 沿南陇坑入山, 但见山山岭岭绵延不绝, 林密山深, 洞穴相通, 来到玉简峰, 形如狮头, 巨岩下面, 尤如狮口, 有洞深而宽敝, 可坐千人, 依洞改建为石窟寺, 寂静清幽, 称甘露寺 。寺的右边清泉涌流,   即为佛泉, 清甘滋润, 乃潮州名泉。

(十一)

   我们沿着韩江北上四百里, 来到大埔县三河埧镇, 拜谒久仰的翁万达墓,墓位于镇北凤翔山上。 明皇赐祭葬,故墓地规模宏大。三河垻乃一方宝地, 有“日受千夫拜, 夜赏万盏灯” 的奇观。这里三江汇聚, 江流湍急, 逆水行舟的船夫, 必须弯腰合掌竭尽全力撑住长长的船竿, 朩船才能前进。许许多多弯腰屈滕合掌的船夫, 便汇成“千天拜” 景象; 夜晚, 在此停泊的舟船, 风灯闪闪, 于是便

可“夜赏万盏灯” 了。

穿过墓道,至第一墓,见石碑亭,亭后有石马、石狮、又有石蜡烛、石翁仲。此墓埋两块墓志铭,一是以篆文刻:“明故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赠太子少保,揭阳东涯翁公圹志”, 另一是刻楷书翁公传略。这两块墓志铭至今保存。由笫一墓再上四丈,为笫二墓即主墓,长埋翁公遗体。此墓曾被发掘,有樟朩棺一具,启开时尸体完整,身躯瘦长,着浅红色绸衫,扎白布条。再往上四丈远,为第三墓,有墓碑与祭台,宏阔、雄伟、庄严而壮观。主墓右侧还有翁公陈列馆。

  春风,微雨,我的思绪追溯着历史的风云,又从历史的风云中返回到公墓前。啊,人声鼎沸,香烟缭绕。一位难得的侨领,一个动人的故亊,在我的脑际中浮动、定格、镌刻┉┉这位侨领就是泰国名士陈宾先生,他以翁万达之墓乃垂范后世文物,不忍先朝名茔日见荒废,遂萌修复之志。一九八一年,他特命胞弟陈桐秋先生往梅州大埔登茔展谒。幸而基面虽毁,忠骨犹存,他即函告泰国潮州会馆。侨领翁绍雄先生主持筹复事宜。陈宾先生景仰先贤,缅怀乡土,慨然承担修复翁公陵墓全部费用。泰国潮州会馆暨旅暹潮安同乡会鼎力襄助,于一九八四年一月卄七日授函仼命陈桐秋先生为代表,与大埔政府洽谈有关修复翁公陵墓事宜。由于陈宾先生慷慨解囊,翁绍雄先后奔走呼吁,兼承香港商界领袖翁锦通先生及大埔县侨联会、文化局协助,遂于一九八五年八月一日开始,阅八月而告竣工。

(十二)

在泰国曼谷市及龙江厝等地,有由华侨募捐或集资,自清代起兴建纪念“岭南第一名臣” 翁公万达的翁万达庙,当地尊称为“英勇大帝庙”, 在宋卡府又有“翁万达元帅庙”。 泰国共有翁公庙一百多座,皆游人不绝,香火甚旺。这是为什么?

据曼谷补早那气球厂有限公司董事长、修建翁公庙大功德主陈宾介绍,个中自有趣闻。相传清代潮州有一位翁氏后代,携带翁公香火去过番,安抵泰国曼谷后,就在北橄府新城县筑一间十分简陋的小屋定居,厝内安上从潮州带来的翁公香炉,全家人常烧香拜谒,受到影响的当地人也常来祈拜,还误以为是伯公。因翁公有求必应,香火日旺,人流拥挤。人们便集资扩建了翁公庙。后有乩童扶乩时,善信请问翁公为何方神仙?答曰:“我非伯公,乃玉皇上帝所赐封英勇大帝翁万达是也!”

一九五四年初,入乡随俗的陈宾有一次到翁公庙拜谒时,听乩童自称“英勇大帝翁万达”。 陈宾当然知晓岭南第一名臣翁万达,故对“降神” 特别信仰。由于他问卜屡屡“灵验”, 感激答谢之情日深,心中对翁公也更为崇拜,由此而决定扩建该庙,遂带头捐资,扩大重建。该庙有一建筑物别出心裁,就是在庙前左边约十米处,筑了一座高三尺多的台基,上面刻有大老虎擎大旗的立体浮雕,虎高约三尺,旗高约八尺,旗上大书“翁太师”。 旌旗飞扬,虎气生威,更显翁太师总制三关、威震天下的气势,这使人联想起了“翁万达出师,老虎擎大旗” 的民间故事来。

英勇大帝庙经由陈宾领头扩建后,其影响日益深广。为满足民众愿望,陈宾再带头捐资,新建了英勇大帝庙十多座。他每年还捐助一百万泰币,作为这十几座翁公庙演戏之费用。在陈宾带领下,后来又有人在泰国其它地方建庙,将香火传到更多的城乡。清代始建而后扩建的翁公庙,已经成为了祖庙。对于翁公庙,人们除常年拜谒之外,每年还隆重祭拜四次即:元宵节求平安、七月初五普渡、九月二十四日诞辰(潮汕民众纪念翁公诞辰是六月二十八日)、十一月二十八日谢神。这四次牲礼尤其丰富,而且演出潮剧,一如潮汕敬神之习俗,令国人特别是潮人十分感慨。

有意思的是,陈宾先生多次对人讲述他做过翁公的三个梦,特别灵验。第一次,陈先生已买好第二天上午九时的飞机票,准备出门,是夜,翁公托梦于他,再三吩咐他不要乘坐九时这班机,将信将疑的陈宾改乘第二天上午十时的飞机。好险!九时起飞的那班飞机竟然发生了空难!陈宾从此更加崇敬翁公。第二次,翁公又走进他的梦境告诉他,明天下午他的工厂将发生火灾!这回陈宾慌了,四处检查落实消防措施。不幸,火灾还是发生了。正当大火漫延之际,突然天降大雨!又是翁公帮陈宾消了大灾┉┉这第三次,魂游三河垻,发现由于中国“文革” 的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冲击,翁公墓破遗体竟暴露于荒野之中!这梦极大地刺痛了陈宾先生的心。醒来之后,他反复思虑,感到这次肯定是翁公的遗体和公墓遭受厄难,翁公特意托梦于自己,希望自己救助。于是,他放下生计,不远山水迢迢,匆匆赶赴三河埧,眼前,他的梦境重现了——翁公太神灵了!翁公重托,义无反顾!陈宾先生毅然决然承受起修复翁公大墓的重任┉┉

  陈先生很快自筹了一百六十八万元,全额负责移建翁公墓。

我参观了翁公陈列馆,那正中约一人高的翁尚书塑像,便是陈先生在泰国定制后用飞机运抵三河垻翁公陈列馆的。

(十三)

翁公万达1552年因病客死于福建上杭,其后葬大埔三河埧凤翔山。大埔县人民政府1985年将其墓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关于翁墓,还有一些争议。尚需进一步查阅史料与实地考察。

赐葬与自葬。潮州陈香白先生《重修明兵部尚书翁东涯公陵墓碑记》说:“公终于嘉靖三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辰时,享寿五十有四。嘉靖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辰时赐葬大埔三河”。 陈先生认为翁公从死到葬前后达两年余,应为赐葬。但有人认为,据民国《大埔县志》中“ 茔墓,胜迹”篇载:“翁万达墓在三河城外凤翔山。”并无赐葬之记载。三河垻乃兵家必争之地。翁公时任兵部尚书,他见三河埧形胜天然,生前点穴要葬此地,合乎情理,家人遵嘱将其葬于三河垻亦顺理成章。

上墓与下墓。民国《大埔县志》地理志在“翁万达墓” 条中有“谕祭其子翁思佐附葬其下,占地特广”。 指明父子同葬三河垻。父尊子卑,翁公在上墓,其子在下墓,下墓并非疑冢。陈香白先生则认为“公冥宅上下两座,下实上虚,鉴公之棺枢业己出土,故将公骨重新盛殓就上宅之处奉安其下,下宅改罝墓志铭”。 看来民国《大埔县志》说法应较可信。

凤翔山与虎形山。陈香白先生认为翁公“赐葬大埔县三河虎形山,坐庚向申,公陵墓形势佳胜”。《大埔县志》载:“翁墓在三河城外凤翔山,”即今汇城小学及中山公园后面。据史料与实地考察,笔者认为翁公原葬于凤翔山。“文革” 期间翁墓被盗后,由于前面已有中山纪念堂和学校,从风水学角度看,高大阻挡物为修墓大忌,便另择虎形山即今墓所在地将遗骨下葬。这应是事实。

翁公谢世至今已四百多年,虽葬于远离故土四百里的三河垻,却也从来不孤寂。一代代忠实的守墓人,自愿陪伴着令人尊崇的翁公。在四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三河垻汇城村的村民们自觉为翁公守墓,代代相传,从不间断。凝望着寓意扬(羊)威(虎)千里(马)的石羊、石虎、石马和石人,凝望着眼前活生生的朴实忠厚的守墓人,我深感翁公的形象依然活在后人心中,翁公的精神还在后世不断传扬。

岁月的风雨,大自然的力量,使墓地水土流失,墓碑剥蚀。那些忠实而勤劳的守墓人植树种草,修路填沟,尤其在风雨之后,更是护碑修墓,培土筑石。就这样,没有回报,一代代默默无闻奉献着。是翁公有恩于他们的先祖吗?没有!是他们与翁公沾亲带故吗?也没有!那是什么原因促使汇城村人长年累月为翁公守基呢?答案不问自明,是翁公的功绩、形象和精神,永在世人的心中。汇城村人把对翁公的景仰化为世代守墓的不竭动力!

历史与现实再次昭告世人:谁为百姓做好事,百姓就不会忘记谁。

(十四)

同时代与后人对翁万达的评价,总体说来是很崇高的,也是实事求是的。

翁公自己曾反躬自省,认为一生有功有过,并非全人。在德行上不敢欺君压民,在功业上有得有失,在立言上写下一些文字,大多散失。同时代的大学士唐顺之评价:“翁公乃当代名帅,然与别帅不同,兼有文才,武功文学,相得益彰”。 史称翁公“文盖天下,武把三关”, 是“嘉靖时称首”“ 冠冕中原” 的军事家,其文也“卓然自树,直追古人”, 是中华之精萃,民族之英魂。《明史》评价翁万达“通古今,操笔顷刻万言”。“为人刚介坦直,勇于任事,履艰危,意气弥历”。“ 临阵尝身先士卒,尤善御将士,得其死力。嘉靖中,边臣行事适机宜,建言中肯窾者,万达称首”。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有诗赞翁万达:“斯材不可得,今我思悠邈”。 老干部翁楚雄评价:“慎终追远,明徳归厚”,“ 至徳美誉,史册流芳”。 翁楚丰评价翁公“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军功煌煌,为政清廉,爰民如子,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敬业勤政,恩威并施,惜才恤民,知人善仼,严于律己,事亲至孝,忠勇机智;爱闻至道,文卒性成,笔引千钓,心雄万变。翁公“与乡人居,恂恂款款,忘其为官也”, 非常亲民。陈香白、念一先生评价翁公乃“非常之人,办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者也”。 黄赞发先生评价翁公“的确不失为潮汕乃至岭南先贤中事功最为卓著,诗文也最具特色的人物之一”。 明万历首辅、大改革家张居正评价翁公为世宗朝边臣首“屈一指焉”。

  后世,翁公一直广受褒扬,或誉之为国之“干城”, 或称之为“岭南笫一名臣”。 随着海外潮人之足迹不断远涉,其威望更不断远播。林侠魂先生称“全材不世出,公允武允文,亦卿亦帅,才奇而正,学博而醇”。 汕头大学隗芾教授在《翁氏颂歌》中也称:“尚书吾祖,勋业煌煌,至美至徳,史册流芳”。

(十五)

四百多年来,翁公万达在潮汕,在岭南以至海内外产生了深远积极的影响。后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纪念他,推崇他,学习他。

  在潮汕和岭南许多地方,人们常年祭拜翁公,组织大规模的谢神、祭社、游神和庙会等民俗活动,甚至邀请海内外宗亲,特制“龙香”, 昼夜长燃,组织“拖老爷” 活动。潮汕、兴梅、珠三角、福建、浙江、海南、湖北、上海、港澳、台湾、泰国、新加坡、德国等地,都开展恳亲联谊活动,纪念翁公。

  关于翁公万达的功绩、形象与精神,经五百年积聚、演化与升华,业己形成独持的翁万达文化,从而也形成了典型的岭南文化、潮汕文化和潮人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如今弘扬翁万达文化,便是弘扬岭南文化,潮汕文化和潮人文化。对此,具有远见卓识的潮人精英,如吴南生先生等都鼎力支持,海外有识的侨领坚决支持,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与单位也明确支持。

  作为热爱潮汕文化和潮人文化的我,也是支持者之一。第一,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重视加強文化建设,作为地方政府要注重当地那些能挖掘、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具有代表性的先贤文化,而且此项应作为政府首脑考评业绩的依据之一。第二,对翁万达文化,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和民间的潜力,组织各类型的研讨活动,尤其要成立翁万达学术研究会这样的专业机构;第三,兴建翁万达纪念馆,应采取政府牵头、地方支持、社会筹资的办法,这不但能弘扬先贤精神,而且对城乡建设及旅游事业增加新亮点。为此,我希望并建议——⒈所有涉及翁公的古迹都由政府和民间严格加以保护; ⒉尽可能筹资对翁公古迹进行修复、扩建,并加以管理; ⒊将翁公古迹有计划地开避为旅游点和历史人文教育基地; ⒋落实措施,尽快筹建“翁万达纪念馆”, 在翁公故里树立翁万达塑像; ⒌将翁公文史编入潮汕乡土教材之中,弘扬翁万达文化。

 

 



▲此文章图文来源:汕头市潮汕文学院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全部
网友评论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

美国网友

潮汕景点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754-88485995

微信咨询
潮商网~潮情系五洲·商机通四海
返回顶部
×潮商网~潮情系五洲·商机通四海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362309995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