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Ancient
服务热线:0754-88485995 我们恭迎您的来电!- 十四年来斯洛伐克首次出现贸易逆差...
- DATA:2023-03-22 09:06:43
- 两路寸滩海关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
- DATA:2023-03-22 08:56:30
- 追忆潮汕名贤陈伟南先生
- DATA:2023-03-21 09:07:06
- 粤东规模最大会展中心预计明年6月...
- DATA:2023-03-20 10:29:00
- 乌拉圭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扩大到...
- DATA:2023-03-21 00:00:00
- 联系电话:0754-88485995
- 联系传真:0754-82553777
- 联系邮箱:21042382@qq.com
- 联系地址:广东省汕头市

陈璧娘
陈碧娘(?~1279年),亦作璧娘,祖父陈景肃,南宋绍兴知制诰,曾讲学于仙人峰石屏书院和渐山石榴洞;父陈肇,又名宗一,官至参知政事兼太尉同平章事,封兴国公;弟陈植,南宋末提督岭南海路兵马;从弟陈格,海盐卤簿。陈碧娘自幼知书达理,喜吟咏。 个人简介 陈璧娘,生于福建省云霄陈岱村,自幼从父修文习武,且精通音律,能歌善舞,被誉...

陈宏规
陈宏规,字献可,漳州人。庆元元年任。增置韩江东岸石洲二,结架如丁公桥,名曰“济川”。辟养济院以处废疾无告者。今祀名宦。 ——嘉靖《潮州府志·官师志·宋》 陈宏规,于南宋庆元元年(1195)任潮州知军州事。他知潮有3年之久,期间,他修建济川桥;关心百姓疾苦,筑养济院,为民办实事;发展邮驿事业。 建桥利民 陈宏规(1144~120...

王大宝
王大宝(1094年-1170年),宋朝名臣,唐宋潮州八贤之一。早年被选入太学读书。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中进士,廷试第二,成为宋代岭南唯一的榜眼。 及第之后,王大宝被授以南雄州教授,但所得俸禄连自己也养不起,百日后即辞职。绍兴十六年(1146年),王大宝被任命为连州知州,三年后上京接受考课,趁机上书奏请裁减“免行钱”,使广南...

张夔
公元1068-1157年潮汕唐宋八贤之一 张夔,字致尧,海阳县龙眼城(今汕头市澄海区十五乡)。为潮汕唐宋八贤之一。宋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授茂名知县。有富豪犯法,行贿县吏,请为暗中保护,张夔因将富豪和属吏一并法办。因为张夔的廉明守公,各级上司都推他为南方官员中「清介第一人」。升廉州通判。在任曾劝释群盗,使其投械,自行解...

刘允
生卒年不祥潮汕唐宋八贤之一 刘允,字厚中,海阳东津(今属潮安)人。为潮汕唐宋八贤之一。宋哲宗绍圣四年(一零九七)进士,初授循州户曹,改任程乡知县。在任曾力争减免灾民租赋的繁重和停止输军折纳钱的不公。历知化州、桂州、新州、循州等州。代理化州之时,到任仅数十日,即办理多年不决的案件百馀起。又属县吴川有盐户为防御贼寇而私蓄兵器,被县令定...

大峰
公元1039-1127年宋粤东著名高僧,世尊为祖师 大峰,宋代僧人,出生于浙江温州的豪门,俗名林灵噩,又名林通叟,人称大峰祖师。因不满朝纲腐败,不愿同流合污,弃官为僧。由福建云游到潮阳县蚝坪(今和平镇),结庐桥尾山后灵豁(今灵泉寺),以精湛的医术为民除病。时蚝坪有大川(练江)横截,水深流急,大峰立宏愿建桥以渡往来。此举深得民心...

卢侗
公元1023-1094年潮汕唐宋八贤之一 卢侗(1023—1094),字符伯、元伯,号方斋,潮州人。通经术,尤邃于《易》,释易自为一家,吸引不少学生。五应乡荐。于皇祐五年为特奏名进士,授本州长史。又以余靖、蔡襄、王举元交荐,调惠州归善主簿。复佐余靖于广州帅府。治平初,蔡抗再以经学推荐,授国子监直讲,转卫尉寺丞。后以反对新法,自...

林巽
生卒年不详潮汕唐宋八贤之一 林巽,字巽之,海阳(今潮安)人。为潮汕唐宋八贤之一。宋仁宗天圣年间,参加制科考试,因对策得罪权贵,被摒弃不取。庆历年间,深为仁宗所异,被授为徐州仪曹,但不就职。林巽生而聪明好学,曾广泛学习过《六经》和百家学说,都能深入研究,接近圣人的学说,卓然有得。他在弃官归乡后,认为汉代扬雄的《太玄经》未能达到《...

许申
生卒年不祥潮汕唐宋八贤之一 许申,北宋人,又名许维之,号化州。海阳县人(今潮州市),祖籍福建。 人物简介 史未载其生于何地亦未曾言明其是否于其父迁于潮州后生。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应殿试,名列榜首,授将仕郎秘书省校书。 后历任鄞县知县,韶州、吉州、柳州和建州的知州,广西提点刑狱。 景祜二年(1035年)出任...

彭延年
公元1009-1095年大理寺正卿,熙宁间知潮,为入潮彭氏始祖 彭延年(1009—1095)字舜章,号震峰,江西庐陵(今吉安)人,进士,是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远房表弟。历任福州推官、大理寺评事、大理寺副卿、知潮州军事、大理寺正卿,任计30年。北宋熙宁元年2月至翌年7月,神宗帝命直秘寺丞,会修《英宗实录》。因与王安石政见相左,故被贬...